12月14日下午,由教务处主办的“赢在创新”暨南大学创新大赛第十八季总决赛在石牌校区管理学院101报告厅举行。经过分期赛的激烈角逐,最终共有10支实力强劲、创意新颖的队伍脱颖而出,站上总决赛的舞台。
经过路演角逐、专家点评和交流环节,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吴琪琪团队《龈领未来——首个国产重组ecm结构蛋白口腔双层膜》项目获得特等奖与最受欢迎奖,成为本场比赛的最大赢家;中医学院张婕团队《靶发靶中——一种中药骨碎补来源新型cathepsin k抑制剂骨靶向纳米脂质体递送系统》获得特等奖;药学院陈创鑫团队《喷必达——神经退行性疾病高效递药方案开拓者》获一等奖与最佳项目奖;环境与气候学院徐雨锐团队《激浊扬清——垃圾渗滤液新污染物全量化治理》以及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钟金凤团队《“视界”导航——光热成像技术用于术中肿瘤边界精准可视化》获一等奖。其他参赛项目获二等奖。
(参赛师生合影)
龈领未来:以龈为本,智造新牙
龈领未来团队以“以龈为本,智造新牙”为宗旨,通过制备重组人源ecm结构蛋白口腔双层膜修复牙龈,促进牙槽骨再生。项目旨在为受牙周病困扰的人群服务,解决口腔临床手术中再生修复的难题。项目贴近生活,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与一致认可。在观众提问环节,有同学对该产品的应用场景表示好奇。项目负责人吴琪琪表示,进行种植牙手术时,将本产品置于牙龈软硬组织之间,外层胶原膜发挥止血阻隔的作用,同时内层膜的胶原结合纤连蛋白可以吸附牙周膜干细胞,修复牙龈,从而促进牙槽骨再生。
靶发靶中:为老年人骨质疏松治疗觅良方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骨质疏松患病率逐年攀升的挑战,靶发靶中项目团队采用薄膜分散法成功制备了以asp8为骨靶向导向分子的纳米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并且成功包裹中药骨碎补来源新型cathepsink抑制剂sophoraflavanone g(sg),为骨质疏松骨折药物的研发奠定前期基础。这一新型模式吸引了评委与观众们目光。在观众提问环节,观众针对项目中sg作为骨靶向脂质体药物的优势进行提问。项目负责人张婕表示,sg从天然植物骨碎补中提取,已被证明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作用。除了骨靶向作用外,sg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特性,这使得它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以外的其他疾病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喷必达:智能化精准鼻脑递药技术
通过调研多发于老年群体的脑部疾病,喷必达项目团队发现临床治疗中存在用药难、疗效差、监测难等痛点。依据鼻脑药物通路原理,项目研发精准嗅区递药技术,开发出改良型新药,使药物精准沉积在鼻腔嗅区,增加药物的渗透吸收效率,提高脑内药物利用率。在专家点评环节,评委针对项目产品如何精准给药进行提问。项目负责人陈创鑫表示,项目在研究中筛选了数十种药用辅料,包括生物粘附剂和吸收促进剂等,实验证明项目团队所使用的药用辅料可使得药液在鼻黏膜上长时间停留,以实现药液在鼻腔嗅区的精准沉积以及吸收渗透效率的提升。
激浊扬清:垃圾渗滤液污染物全量化治理
激浊扬清项目团队利用紫外催化湿式氧化技术,让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膜浓缩液的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和全氟化合物等污染物得到处理,达到全量化处理目的。基于该技术,团队设计了一款设备,设备主要包括膜处理模块和紫外催化氧化模块两部分结构。在膜处理模块采用高密度ro反渗透膜过滤纳米级污染物。在紫外催化氧化模块设计了低位环绕式进水系统保证污染物能够充分接受紫外光照。设备已经过现场测试,出水完全达到排放标准,处理效果优异。在观众提问环节,同学就设备的应用场景进行提问。项目负责人徐雨锐表示,项目设备主要用于处理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其余污染物需要通过其他专业设备及工艺进行处理。
视界导航:肿瘤精准手术导航新方案
视界导航项目团队以“减少复发,改善预后,提升肿瘤手术切除成效”为宗旨,专注于术中实体瘤边界的可视化。项目研发的新型肿瘤成像剂“视界”喷雾,可实现肿瘤“生物信号-热信号-图像信号”的转换,为术中肿瘤实时成像与术后检测肿瘤残余提供新方案。项目的成像手段以及喷雾影像剂具有低成本、易转化的优势,有望克服现有肿瘤手术中成像手段缺乏的问题。在专家提问环节,评委就该项目进行术中检测的必要性提问。项目负责人钟金凤表示,医生在手术中虽已知晓肿瘤位置,但只能通过视诊和触诊确定肿瘤边界,导致难以实现精准切除,增加手术风险。因此,通过术中检测确定肿瘤边界十分必要。
“赢在创新”暨南大学创新大赛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成为我校“双创”教育的一个特色品牌。截止目前,大赛已举办18季共84场比赛,14000多人次直接参与。以赛促学强技能,以学促用砺精兵,“赢在创新”暨南大学创新大赛将持续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子提供展现风采的舞台,让我们共同期待来年春天“赢在创新”十九季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