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由教务处主办、珠海校区本科教学办公室承办的暨南大学“赢在创新”大赛第十六季第三期比赛在珠海校区举行。本期比赛共有7支团队入围,最终评选出1个最佳项目奖,1个最受欢迎奖,2个优秀项目奖。本次展示的项目既能立足当下,设计青少年红色教育、财商教育等现实教育论题的新颖方案;也能畅想未来,描绘人工智能技术、编码通信技术等科技应用课题的大蓝图。
(参赛师生赛后合影)
青少年教育的三套方案:“沉浸式”学党史、“互动式”强财商、“一站式”做公益
青年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聚焦青少年教育的三个项目,兼具时代性、渗透性与实践性,致力于帮助青少年形塑价值观念,坚定理想信念。
如何更生动地讲述党史故事?来自国际商学院的王渊团队,恰逢党史百年之际,带来了“忆峥嵘——深度沉浸式青少年红色文化学习平台”项目,获得 “优秀项目奖”。项目别具一格地利用“剧本杀”游戏形式讲述党史故事。受众在“聆听者”到“亲历者”的身份转变中,深度参与、主动思考,感受前辈的党性光辉,再历百年之路的筚路蓝缕。产品设计以“线上app 线下高校试点”相结合的模式,运用“专业创作双重审核”的方式,为内容的严谨度与导向性保驾护航。校外评委张平老师当场表明合作意愿,并建议团队可与大学思政教育合作,鼓励该平台成为“课程思政”的素材故事库。据悉,团队已设计出多篇精彩剧本,并投入内测。
如何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来自国际商学院学院的李淑琪团队,抓住“少儿财商教育”这片潜在蓝海,设计“成长口袋——少儿财商教育”项目。团队秉持“带孩子参观财商小世界,正确认识大世界万物价值”的理念,基于国内外儿童财商教育研究,设计出兼具科学内容与趣味形式的课程体系。项目采用omo模式,将线下沉浸式教学与线上系统性课程深度融合并相互促进。目前,项目团队已经与暨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第三方平台达成合作,即将投放课程。
粤港澳大湾区是否能存在一个互通、便捷的公益实践平台?针对珠澳地区之间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来自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宋世杰团队,设想了一个场景:志愿者在大湾区公益项目“商城”中,挑选各城市任意志愿服务活动,完成后“一键上链”,以积点形式存入时间银行,供存档备用。这一场景由该团队的“义链创新公益实践平台”变为现实。项目运用区块链创新技术,基于日志式数据库系统chainsql平台,打通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暨南大学珠海校区澳门学生联合会、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三个机构的壁垒,让珠澳地区志愿者共享公益活动。
(专家点评)
未来智能社会的四个创想:无人母船平台、无人超市结算系统、槽型轨垃圾识别及定位系统与led显示-摄像通信系统
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开放创新、繁荣发展是其中应有之义。这四个项目共同展示了一幅无人、高效、智能的未来社会景象,体现暨南学子“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创新实践风貌。
海上风电运维能无人化吗?来自国际能源学院的殷玉香团队推出“用于海上风电运维的无人母船平台”项目,获得“优秀项目奖”。传统人工运维船模式具有巡检次数少、人员风险大、人力成本高等弊端。团队提出“母船基站无人机巡检”的设想,通过巡检过程的无人化、多功能化与可移植化,提高巡检效能,降低边际成本。据殷玉香介绍,技术融合是本项目的创新之处。例如,在无人机降落环节,项目采用“多传感器雷达 gps”三重复合技术,减少距离、天气等因素干扰,最大化提升降落精度。
去超市购物,能即拿即走吗?来自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邝兆祺团队带来“基于yolov3和deepsort技术的无人超市结算系统”。团队综合yolov3的识别功能和deepsort的跟踪功能,优化结算系统,进一步提升无人超市的便捷与高效程度。顾客省去扫码进店、结算门支付等环节,真正能够“即拿即走”;商户省去重力传感器和用户结算通道的投入,大大降低设备成本。
有轨电车槽型轨的垃圾,能准确高效地识别吗?来自国际能源学院的方锺滨团队,设计了“基于yolov3的槽型轨垃圾识别与定位系统”,获观众票选“最受欢迎奖”。传统槽型轨垃圾清洁方式,运用高压水枪无差别清理,具有浪费清洁资源、清洁里程少等问题。团队建立并扩充自制轨道垃圾数据集,对yolov3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使得模型能够对轨道垃圾进行识别、分类和定位,垃圾识别率更高、识别速度更快、清洁方式更高效。
在机场扫描led屏,航班信息能直接出现吗?来自理工学院的包兴宇团队,设计出“基于智能手机的led显示-摄像通信系统”,将评委选出的“最佳项目奖”收入囊中。项目基于可见光通信技术,创新性提出一种异步传输正反交替重复编码方案,为led屏“扩容”,使其既能显示图像,又能传输隐藏信息。用户只需将手机对准led屏,用团队开发的app实时拍摄,便可获取屏内隐藏的信息。在信息安全、户外广告、公益宣传、公共信息传递等领域,皆可使用这一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现场路演)
(教务处、珠海校区本科教学办公室)